当前位置: 中国财经要闻网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青岛炼化实现连续9年炼化企业能效、水效领跑者

来源:中国财经要闻网| 2021/12/24 9:57:54|

 青岛炼化:习惯性领跑

青岛炼化实现连续9年炼化企业能效、水效领跑者

  文/王志良 齐本东 王磊

  2008年,作为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单系列千万吨炼油项目,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以现代化大型炼化矩阵的形象,巍然屹立在胶州湾之畔。青岛炼化始终把节能提效放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位置,成为中国石化节能标杆企业、全国石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的排头兵。

  在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度能效领跑者”的公示名单中,青岛炼化公司连续第9年以原油加工行业第一名的成绩占据第一,创造了原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奇迹。同时,水效在原油加工行业中也拔得头筹。水效、能效双领跑,见证了青岛炼化在建厂之初确定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目标的实现,从开工到现在13年的成长之路,描绘了一幅绿色的壮丽画卷。

  领跑进行时

  青岛是座缺水的城市。青岛炼化设备部主管丁建一辈子和水打交道,是公司有名的水务专家。在他眼里,青岛炼化重视水效的思想,从诞生伊始就刻入基因;水效提升的过程,则记录了企业乃至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程。

  开工伊始,青岛炼化原设计引用地表水,最初的压力没这么大。随着青岛市不断兴盛、工业发展,城市用水量逐步增大,地表水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水效很重要!这一观念从此刻入骨髓。2009年,青岛炼化进行探索摸索,不断技改,先后投入节水基础项目大概十五六项,提升公司的用水水平。年轻的青岛炼化气势正猛,以一往直前的姿态很快便新建了很多装置,原油加工量从1000万吨/年升到1200万吨/年。

  用水压力再次袭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青岛炼化又“喝”上了长江水,而后,青岛炼化引进了市政中水,让节水更进了一步。多年来,在提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凝结水回收率等方面,公司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造。整个工厂厂区奉行凝结水应收尽收理念,回收率平均在78%以上,大大超出了总部对炼油企业的要求,排名前列。生产技术部专家王寿璋提起节水节能,总结的一点就是“思想重视”。每天早八点准时召开的生产调度会议,公司领导一定参加,所有的问题要求都能一下子传达到最基层,而水效能效是永远的议题。

  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检验计量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经理林立根每天都要问的问题。“计量实际上是建立平衡系统。通俗一点讲,检验计量中心把着青岛炼化的原料进口关和产品出口关,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和能效息息相关。”林立根说。如此一来,准确性成为关键因素。这意味着计量器具要可靠,计量数据要准确,整个计量过程要受控。硬件上的投入只是一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管理。“管理无止境,精细化也是无止境的。”林立根说。在他看来,精细化管理意味着能效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原来误差的要求是千分之五,那我们能不能把误差范围减少到千分之三?误差减少就等于损耗减少,就等于管理水平也提高了。

  同是炼化企业,青岛炼化的水效能效为何年年跑在前面?归根结底赢在管理的深度和管理的广度。管理领跑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针对员工认为能耗、环保指标连年进步已无多少潜力可挖的看法,青岛炼化领导班子提出了“精细管理无止境、挖潜增效无止境、人的潜能无止境”的理念,推进精细管理常态化,从日常生产运行中挖掘潜力。

  生产技术部党支部书记王军介绍,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在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公司领导要求,在全厂范围每个月对直供效率进行统计和通报,根据单装置的同比环比结果,直供效率水平最好的时候达到了84%。这在中国石化系统内部处于领先水平。

  领跑新技术

  青炼人爱说一句话:不能大马拉小车。换句话说,就是要向技改要效益,向生产优化要效益。今年,青岛炼化优化了凝结水回收利用流程,不但简化了回收流程,而且避免了凝结水先冷却再加热的能源消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按照冬天普遍防冻防凝这5个月来算,从每年11月到来年3月,可节约低压蒸汽将近4800吨。

  近两年,青岛炼化在电能、管廊伴热等方面也进行节能改造,均取得不错的成果。青岛炼化一直坚信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将为能效提升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选择合理、高效的节能技术成为关键。“十三五”期间,公司通过对标分析与技术攻关,优选并实施了38个“能效提升”项目,累计投资达8000多万元,节能量达2.4万吨标煤/年。

  有人称青岛炼化有“三高”,即:高素质的员工,运用高水准的管理手段,运行高水平的炼化装置。王寿璋自豪地将其总结为“基础比较好,成长基因比较好”。因为从创建伊始,青岛炼化就是按照国际一流打造的。他们招聘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管理者,“不用交学费”;又招聘了一批素质高的重点高校大学生和经验丰富的技术操作骨干,保证了工作的高效执行力。

  为了持续提升能源绩效,青岛炼化创造性地建立了全员“渐进追赶”的能源管理模式。在这里,节能不能走“回头路”,某项指标只要提上去了,就不允许再降下来。正因如此,青岛炼化在“十三五”期间,炼油综合能耗指标完成55.71千克标油/吨,较“十二五”下降2.4%;单因能耗指标稳步下降至6.49千克标油/吨,较“十二五”初期下降7.4%。

  智造时代,数据,早已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金矿”,国内外能源公司更期待着挖掘到底。作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青岛炼化的信息化道路并不落后,且一直在信息化方面不断探索,小有成绩。“设备工程是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不必要的损耗才会尽可能地降下来。”储运部副经理于广军说。为了提升能效,青岛炼化一直在进行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

  青岛炼化向人挖潜,也向智能化挖潜。公司注重利用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提升能源管理,实现了精细化运营管控,开发建设了能源管理监控平台,对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了“能流可视化、在线可优化”,为能源精细化利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做到“说得清、管得住、省得下”。

  在青岛炼化,这一技术不仅是“用了”这么简单,而是必须有效投用、用出效果。他们创造性地将“有效投用率”纳入考核指标,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第一家使用该考核指标的企业。

青岛炼化实现连续9年炼化企业能效、水效领跑者

  转向新发展

  能效领跑9年,水效斩获第一,青岛炼化还会有压力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一批炼化一体化巨无霸兴起,更新的装置、更先进的技术,加上化工产业的“摊薄”效应,无法否认的是一些企业具备了更具优势的能效“基因”。

  青岛炼化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儿?8月5日,一辆从厂里缓缓驶出的加氢车给了答案。青岛炼化首车300公斤燃料电池用氢正式出厂,并运往当地的加氢站,结束了青岛市无工业化燃料电池氢气产品的历史,青岛炼化也成为该市第一家生产燃料电池氢质量合格的工业企业。同时,试产的燃料电池氢气的纯度指标大于99.998%,杂质含量均在上限指标的50%以下甚至更低,全部15项指标大幅优于国家标准。

  青岛炼化产氢是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初期工程日供氢气430公斤,可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加氢站提供燃料电池用氢。据介绍,青岛炼化正加快推进项目后期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年产能将达2250吨,2023年年产能达到4500吨。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产部经理陈刚说,“结合现有装置,我们未来的突破口就是新能源和低温热上。”新的突破口未必是坦途,但对于思想领先、善于积极应对的青岛炼化来说,也许可以再次成为领跑者。

  作为国企,社会担当更被视为必然。“节水必须算对环境账。”谈及水效,副总工程师刘承先给了这么一个定位。他给记者算了一下:从2018年以来,青岛炼化每年使用城市中水450万吨左右,相应给青岛市节约新鲜水450万吨左右,城市中水价格比新鲜水高出4元/吨左右,每年公司多支出费用近18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青岛炼化公司在开展节水工作方面,没有只算经济账,更是算对‘环境账’。”

  实际上,青岛炼化的污水处理,同样蕴含着一本厚厚的环境账。安环部副经理冯明说,“我们前端的分质分类处理上,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了。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含油污水回用率一直接近100%。这两年一直在探索其他污水回用的途径,污水‘零排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近年来,青岛炼化主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佳绩不断,在环保降碳方面的“金点子”也层出不穷。经济账和环境账究竟该怎么算?冯明的回答是,环境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你只有把所有标准都提升到周边企业、地方政府和周边居民对你放心的程度,才能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冯明说。一些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短期来看没有收益,但长期效果肯定会显现出来的。

  各种荣誉给了青岛炼化最好的回应:“十三五”期间,青岛炼化先后获得原油加工行业“能效最优企业”、工信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行业能效领跑者,不仅国内炼化企业纷纷到青岛炼化进行学习参观,国际大型炼油企业BP、巴斯夫、沙特阿美、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厂等也到青岛炼化参观交流,为中国炼化工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搏击浪花里,宁逸踏沙丘。”胶州湾畔,蓝天碧海,鸥鸟翻飞,这是对青岛炼化生态环境的认可。它年轻热切,充满激情,以无数鲜活有力的心灵迸发热爱,奠定着这座企业的体温!